持統天皇作為日本歷史上第三位女天皇,不但在國家管治上頗有建樹,在文學修養上亦頗有造詣。作為《小倉百人一首》的第二位歌人,究竟持統天皇的一生有著怎樣的驚濤駭浪?為何她最後會選擇火葬而非傳統土葬?Artlife整理了持統天皇的生平事跡,讓你在感受和歌之美的同時,加深對歌人的認識!
目錄
1. 持統天皇生平簡介
持統天皇(日語:じとうてんのう,645年-703年)原名鸕野讚良(日語:うののさらら),又稱菟野皇女,為日本第41代天皇,在位10年(686年-697年)。她是天智天皇的第二皇女,生平喜愛文藝與旅遊。死後下葬於檜隈大內陵,即現在的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在文學史上,她以哀悼天武天皇的輓歌而聞名。《萬葉集》共收錄持統天皇6首作品。
2. 家庭婚姻
2.1 親屬關係
在乙巳之變中,中大兄皇子(即天智天皇,持統天皇的父親)獲得蘇我石川麻呂(即持統天皇的外公)的協助,成功暗殺蘇我入鹿,消滅以蘇我氏父子為代表的豪族政權。由於在乙巳之變中立功,蘇我石川麻呂被任命為右大臣,繼續輔政。在當時,蘇我石川麻呂把自己的兩個女兒——蘇我遠智娘(即持統天皇的母親)和蘇我侄娘——嫁給了中大兄皇子。其後,蘇我遠智娘生下了建皇子、大田皇女、鸕野讃良皇女(即持統天皇)。
2.2 外公被害母親離世
在649年,鸕野讃良皇女5歲的時候,蘇我石川麻呂的同父異母弟弟蘇我日向中大兄皇子誣告,指蘇我石川麻呂圖謀不軌想要行刺。中大兄皇子聽信讒言,出兵討伐蘇我石川麻呂。最後,蘇我石川麻呂攜帶家眷在山田寺上吊自殺以明清白。
雖然在之後搜集到證據中證明蘇我石川麻呂是清白的,但已經追悔莫及。不過部分歷史學家則認為,中大兄皇子當時的行動是有意而為之,想要剷除蘇我石川麻呂,並非表面上看似輕信讒言。
蘇我遠智娘在得知父親的遭遇以及死訊後,因過分傷痛,不久後便因病逝世鬱鬱而終。
2.3 出嫁大海人皇子
在657年,鸕野讃良皇女13歲時成為叔父大海人皇子的妻子。除了她之外,當時天智天皇還把另外三個女兒——大田皇女、大江皇女、新田部皇女——一併嫁給了大海人皇子。於662年,鸕野讃良皇女生下草壁皇子。次年663年,姐姐大田皇女生下大津皇子。大田皇女由於身體健康一直欠佳,於667年逝世,年僅25歲。在大田皇女死後,鸕野讃良皇女成為大海人妻子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
3. 壬申之亂
在672年,大海人皇子與大友皇子進行皇位爭奪,發動叛變,爆發「壬申之亂」(日語:壬申の乱)。根據史書《日本書記》記載,鸕野讃良皇女有份參與制定叛亂計劃,協助大海人皇子推進行動。在叛亂爆發時,她與一眾家屬跟隨大海人皇子行軍,但因體力不支,於伊勢滯留。最後,大海人皇子於叛亂中獲得勝利奪得皇位,大友皇子自殺身亡。次年673年,大海人皇子即位成為天武天皇後,她被冊封為皇后。在天武天皇即位期間,她一直為丈夫出謀劃策,在政事上進言獻計。
4. 吉野盟約
在679年,天武天皇與皇后(即鸕野讃良皇女)一同前往吉野,同行的還有6位皇子——草壁皇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忍壁皇子、川島皇子、志貴皇子。在此行中,天武天皇確立了草壁皇子將會成為下一任天皇,並且讓各位皇子們發誓不會因為皇位而相互爭鬥。這個事件在歷史上被成為吉野盟約(日語:吉野の盟約)。
天武天皇的兒子們才華洋溢,例如在壬申之亂中擔任指揮的高市皇子,文武雙全的大津皇子,編撰《大寶律令》的忍壁皇子。相較之下,草壁皇子就顯得資質平庸。歷史學家推測之所以會有這個盟約,很大機會是和天武天皇登上皇位的經歷有關,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不會重演當年的事態,確保其他更有才華的皇子不會和草壁皇子爆發爭鬥,牽制他們的行動。
5. 大津皇子與草壁皇子
於681年,草壁皇子被正式立為皇太子。在當時,歷史上未曾有讓沒有實際執政經驗的年少者成為太子的先例。從685年開始,天武天皇身體健康轉差,皇后開始代替天武天皇處理政事,成為當時日本的實際執政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草壁皇子子憑母貴,在母親這座大靠山下,逐漸鞏固了在朝野中的地位。
根據史書《日本書記》記載,大津皇子才華洋溢、博學多才、溫文爾雅,深受天武天皇的青睞,是當時朝野中最受矚目的下任天皇人選。即便如此,但母親大田皇女英年早逝,導致大津皇子在朝野中缺乏強力的後盾。
686年,天武天皇駕崩。隨即川島皇子告發大津皇子謀反,皇后因此逮捕了大津皇子,並且賜死。自此,草壁皇子坐實成為下一任的天皇。
6. 成為女天皇
683年,草壁皇子的兒子輕皇子出生。草壁皇子體弱多病,人算不如天算,還未即位便於689年28歲時病逝。在這種情況下,皇后(當時46歲)親自掌權,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三位女天皇——持統天皇。在持統天皇即位後,於694年遷都藤原京,努力推行新政及改革,例如確立稅務制度、製作庚寅年籍、廢除新天皇即位遷宮制度、使用國號「日本」、制定「大寶律令」。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鞏固了當時的中央集權制。
在持统天皇即位11年後,於697年,她將皇位傳給了15歲的孫子輕皇子(即文武天皇,690年-702年),自己則成為太上天皇,共治天下。
7. 火葬與夫妻合葬
在大寶2年(702年)12月7日持統天皇去世,享年58歲,後人按照持統天皇生前的遺言進行火葬。持統天皇主張葬禮從簡,是天皇中進行火葬的第一人。雖然現代社會中大部分人會選擇火葬處理遺體,但是在古代社會火葬是非常少見的,主要還是以土葬為主。歷史學家分析,當時持統天皇會選擇火葬,很大機會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
此外,持統天皇還選擇和天武天皇進行合葬。夫妻合葬在過去是非常少見的形式,這是繼宣化天皇和橘仲皇女合葬後的第二例。持統天皇現在下葬於天武・持統天皇陵,即檜隈大内陵(野口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