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得志且意氣風發究竟是怎樣的感覺呢?相信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事業是無數人的所思所想,但登至頂峰之時,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張弘範筆下的《喜春來》或許能讓我們一窺究竟!在寫下這首《喜春來》的時候,可謂他人生最為得意的時候,字裡行間不乏喜悅得志之情。
1. 元曲原文
《喜春來》
張弘範(元朝)
金妝寶劍藏龍口,玉帶紅絨掛虎頭, 綠楊影裏驟驊騮。 得志秋,名滿鳳凰樓。
2. 注釋
- 金妝寶劍:用黃金裝飾的寶劍
- 龍:指龍泉寶劍,這裡泛指精美的寶劍
- 龍口:帶有龍形裝飾的劍鞘
- 虎頭:武將所佩帶、以顯示身份的虎頭金牌
- 驊聯:古代良馬,相傳是周穆王的八駿之一,這裡泛指良馬、駿馬。
- 驟:奔馳
- 驟驊騮:騎駿馬奔馳
- 鳳凰樓:此處指朝廷
3. 譯文
身上挎著用黃金裝飾的精美寶劍,鋒利的寶劍裝在劍鞘裡,腰間束著用美玉裝飾的腰帶,帶上懸掛著帶有紅絨絲線的虎頭金牌,騎著精良名貴的駿馬,奔馳綠色的楊樹林中的樹影之下。在這得志的歲月,滿朝廷都知道我的名氣!
4. 賞析元曲
元人葉子奇《草木子》說:「伯顏丞相與張九元帥席上各作一《喜春來》詞。」(卷四)張九元帥就是張弘範,他排行老九,所以這樣稱呼。從這裡可以知道,這支《喜春來》是在一次賓會上的唱和之作。張弘範從二十四歲起就擔任元代行軍總管,這麼說來,確實是年少得志。其後,張弘範努力為朝廷賣命,戰功顯著,甚至被稱為開國功臣。
雖然這首元曲中洋溢著一種濃烈的英雄得志、喜形於色的情懷,但張弘範確實有這個資格去宣示這種情緒。撇除在這種豪情壯志的表達,就元曲文字本身來說,非常具有場面感,令人能夠清楚得悉人物的具體形象,感受到張弘範那種氣勢萬千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