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源於天智天皇筆下收納在《小倉百人一首》的和歌,描繪的是在秋天時分,等待收割水稻時的景象,生動描繪了農民為了防止野豬、野鹿等野生動物毀壞莊稼,而在田邊搭起了看守莊稼的茅草庵守夜的狀況——粗陋的棚頂擋不住黎明前降下的露水,露水從草庵頂上的縫隙中滴落下來,守夜農民的衣衫被這冷露所沾濕。
目錄
1. 和歌日文原文
秋の田の かりほの庵の 苫をあらみ
わが衣手は 露にぬれつつ
2. 和歌中文翻譯
版本一
秋來田野上,且宿陋茅庵。
夜半濕衣袖,滴滴冷露沾。
版本二
秋日田野間,庵屋初搭就。
覆蓋草蓆疏,冷露濕衫袖。
3. 譯文解釋
秋天已經降臨到田野,田野旁臨時搭建了一間用以看守莊稼的茅草庵,茅草庵的屋頂鋪著粗糙的草席。在守夜的時候,粗糙的草席無法阻擋黎明前落下的露水,導致衣袖被冷露沾濕。
4. 和歌鑒賞
作為以農為本的日本古代社會,以農業、耕作、農民等作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是常有之事。天智天皇筆下這首記錄農民在秋天守夜的和歌,可謂深刻地表達對辛勞的農民的體恤之情。另外,亦有人認為天智天皇創作這一類「憫農詩」與咒術有關,希望能夠祈禱五穀豐登。
但在劉德潤《小倉百人一首》中,對這首和歌有著另一番解讀。由於藤原定家十分重視「戀歌」,《小倉百人一首》中「戀歌」佔43首,將近半數,恐怕不會選一首單純的體恤農家辛苦的歌來作卷首之篇。由於日語中的「秋」與「厭」同音,若露水在這裡暗喻淚水,則這首和歌便頗有「閨怨之歌」的味道,成為因被厭倦而被拋棄的婦女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