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在地圖上的一塊彈丸之地,它曾經是罪犯的流放地、難民避難的目的地和海盜的樂園。在過去的歷史裡,台灣歷經列強的踐踏、別國的統治和他國的政治以及軍事干涉──西班牙、荷蘭和日本的殖民統治。台灣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其中一個暴風眼,諸多的紛爭以及戰爭都是圍繞著這座島嶼而展開 。台灣並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島嶼,在現實中它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和價值。而隱藏在這座島嶼背後的價值和意義,可以從台灣殖民歷史得以窺探。
目錄
1. 台灣的殖民歷史
台灣的殖民歷史大致可以分為荷蘭殖民統治和日本殖民統治這兩個時期。荷蘭和日本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落在台灣身上,雖然彼此的初衷並不相同,可是它們對於台灣的價值以及地位的看法卻是一致的,它們都看到了當時明清政府所沒有注意到的台灣的獨特性。
2. 荷蘭殖民統治時期
在十七世紀初時,荷蘭在明朝政府忙於應對國內的農民起義以及日益壯大的滿族勢力時,偷偷地入侵台灣,強行推進殖民統治,把台灣據為己有。荷蘭強迫島上居民歸順於自己的統治,同時把早期的西班牙殖民統治者驅逐出境,從此正式開始了荷蘭對台灣的殖民統治歷史。
荷蘭為了爭奪台灣,不惜和西班牙進行正面對抗,甚至絲毫不理會明朝政府的阻擾。要了解荷蘭這一行徑,就必須要理解荷蘭在台灣身上所看到的巨大利誘因素。
2.1 版圖擴張需要
與許多列強一樣,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加,殖民擴張成為了荷蘭的基本國策,荷蘭積極地對外擴張自身國家的勢力。亞洲作為物產富饒、資源充沛的地帶,荷蘭自然而然地將視野集中在了亞洲這個地區之上,希望能夠在亞洲找到一個立腳點,建立自己的殖民勢力,讓自己建立的東印度公司進一步在亞洲擴張業務。
中國盛產茶葉、絲綢和瓷器等受西方社會人士青睞的產品,若果能夠在中國附近建立一個殖民地,便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貿易上捷足先登,讓自己的勢力滲入中國內陸地區。因此,荷蘭殖民統治者才會相中台灣這座島嶼。
2.2 台灣的地理位置具有商業優勢
西方社會人士為中國出產的絲綢和茶葉等商品著迷,如果能成功在中國附近建立貿易點,便能大量進購這些產品再轉售牟利,這將會為國家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台灣和福建、廣東省相毗鄰,日本位於台灣東北方向,南面相對於菲律賓,台灣位處於多條海上貿易路線的彙聚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在台灣建立殖民地,這無疑方便了荷蘭統治者對於中國商品的進口、中轉以及轉售,大大減少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阻隔,不必再另覓港口或運回荷蘭轉售,大大降低了營運成本,有利於擴張自身的貿易交往路線,在亞洲海洋建立龐大的貿易網絡。
3.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1894年日本對清政府發動甲午戰爭,清政府敗於日本,因此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承諾割讓台灣予日本。正正因為《馬關條約》,日本展開了對台灣的殖民統治。需要留意的是,作為戰勝國,日本大大可以像其他列強國家一般要求中國割讓中國內陸土地。但日本偏偏只要求清政府割讓台灣,箇中的原因究竟是甚麼?
3.1 台灣具有戰略地理優勢
日本在經歷西方列強的蹂躪之下,展開了明治維新運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因此日本統治者躍躍欲試,希望如同列強一般,在他別國建立殖民地,擴張自己身的版圖以及勢力。中國作為日本的毗鄰國,便首當其衝地成為了日本的目標。為了滿足日後擴張的需要,日本需要的不只是一塊普通的殖民地,這個殖民地必須要能夠讓日本延展自身勢力,滲入周邊地區進而控制整個區域。
台灣在地裡上的特點,就正正能滿足日本在這方面的野心。台灣和福建省、廣東省和菲律賓等地毗鄰,是多條海上線路的彙聚點,一旦能夠在台灣建立殖民地,日本便能把台灣作為據點,將自己的勢力以輻射的形式進行擴張,打進中國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稱霸亞洲大陸的海岸。
3.2 台灣物產富饒
日本殖民統治者除了專注於台灣自身的戰略地理優勢之外,還注重台灣富饒的物產。台灣的製糖業在日本的殖民統治年間被剝削得最為嚴重,日本殖民統治者規定台灣生產的甘蔗只可以銷售給日本的製糖公司,禁止台灣蔗農私售牟利,並且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台灣蔗農收購。這樣一來,日本便將整個台灣的產糖能力納入囊中。此外,在日本殖民統治年間,殖民統治者大肆搜刮百姓的財產以及生產作物, 將台灣大量的物產運回日本滿足自身的需要。
對比驅使荷蘭和日本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的原因,可以發現他們對於台灣的價值考量並不相同。荷蘭的殖民統治者是基於台灣自身的經濟貿易價值才攻佔台灣,而日本則是着眼於台灣的軍事價值。然而,儘管兩個殖民政府是出於不同的考量才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可是它們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認同台灣為亞洲大陸海洋上的一個彙聚點,擔當著中轉站的功能,以此作為據點,有助讓力量如同輻射般散播開去。
台灣在亞州海洋上的這種地理價值,在亞洲海岸具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這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失色。相反,在台灣的這種地理優勢在國際間越加受到關注和注視,甚至被視為可以改變整個亞洲海岸格局的一個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