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你耳熟能詳,但實際你又了解多少?也許你能說出這個節日和屈原有所關聯,但更多的端午節故事你又知不知道呢?這個節日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家庭團聚、弘揚傳統美德的重要時刻。廢話不多說,端午節的由來故事、禁忌、活動、習俗、食物等,就通過此文,為你全面透析!
目錄
1. 端午節的日期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慶祝,由於農曆是一個陰陽合曆,所以端午節在公曆中的日期每年都會有所不同。要確定未來年份端午節的具體日期,可以查閱農曆轉換公曆的對照表,或使用相關的轉換工具。
2. 端午節別稱
與許多中國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擁有眾多別稱,反映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的慶祝活動,例如:
- 端陽節:「端」意為開端或初,「陽」指的是陽光,意味著端午節在夏季,此時是一年中日照最長的時期。
- 午日節:「午」指的是十二地支中的「午」,與農曆五月初五相對應,因此得名。
- 龍舟節:因端午節有舉辦龍舟競賽的傳統,因此得名。
- 重五節:「重」通「重複」,指的是數字「五」的重複出現,即農曆五月初五。
- 粽子節:在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習俗。粽子是一種用竹葉或蘆葉包裹糯米和其他填充物(如豆類、肉類、蛋黃等)製作的食物。據說,古人投粽子於水中是為了阻止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後來這個行為演變成了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
- 天中節:「天中」是指一年四時的中心,端午節發生在夏季,接近一年中日照最長的時候,是陽氣最旺盛的時期。因此,端午節又被稱為天中節。
- 五月節: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因此被簡稱為五月節。
- 菖蒲節:在端午節,人們有掛菖蒲和艾草等香草,以避邪和防病的風俗。菖蒲與蘭草一樣,被認為具有淨化空氣和驅除邪氣的作用。
- 龍日節:端午節有舉辦龍舟競賽的傳統,龍舟的形態象徵著龍,而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徵。這一天被視為龍的日子,因此又得名龍日節。
這些別稱來源於端午習俗、起源故事、節氣氣象等,而從隨後娓娓道來的起源、習俗、活動,你便可以窺探這些別稱與之的關聯性。
3. 端午節由來
一談到端午節的由來,在大家腦海中自然浮現的一定是紀念屈原的故事。節日傳統的淵源並沒有正確錯誤一說,畢竟地大物博,不同地區對於同一節日的傳承和詮釋,有所差異乃尋常之事。實際上端午節起源故事,遠多於你的想象,下面我們就看看有關於端午節的各種起源說法,以及端午節小故事吧!
3.1 惡月惡日驅逐五瘟神
農曆五月被稱為惡月,因為古時仲夏為瘟疫盛行的時分。當中的農曆五月初五,則是惡月惡日,這一天則成為夏季中祛除瘟疫、送走五瘟神的節日,即端午節。
關於五瘟神,有兩種說法,其一源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不過有趣的是,當中的五瘟神,亦被稱為五福大帝,原因在於他們是驅逐瘟疫的疫神。第二說則指五疫神為蟾蜍、毒蛇、壁虎、蜘蛛和蜈蚣。
3.2 紀念楚國詩人屈原
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之中,節日往往會和人文歷史、傳說故事產生融合,豐富了節日本身的意義和底蘊,例如七夕本來是乞巧,並非與男女情愛有關。而端午與屈原,正正就是這種情況融合現象。
言歸正傳,當時為楚懷王重用的屈原,提倡和齊國聯合一同抵抗秦國,但是遭到了當時的貴族反對,最後因奸臣讒言遭到流放。在秦國攻破楚國之後,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當天,留下絕筆《懷沙》,便於汨羅江投江自盡。由於百姓不忍屈原的屍身被汨羅江中的魚蝦所食,便將米糰投入將中,隨後演變成端午食粽的風俗,亦有了粽子節一說。
3.3 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原為楚國人,在家人遭到楚王捕殺之後,投靠吳國,協助吳王闔閭攻破楚國。吳王夫差繼位後,聽信被越國賄賂的宰相讒言,放棄消滅越國,并以寶劍賜死伍子胥。伍子胥要求別人在他死後,挖出其眼睛置於吳國東門,要親眼看著越國消滅吳國。此言引起夫差暴怒,於是將伍子胥的屍體於農曆五月五日投入江中。所以,才有了端午節紀念伍子胥一說。
3.4 紀念孝女曹娥
相傳在東漢時,曹娥的父親溺死於江中,屍身無法尋回。曹娥在江邊哭了十多天,最後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在五天之後,曹娥背負著父親的屍首於江中浮現。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邊有端午節。
3.5 祭祀龍神
《易經》中指出,在農曆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當天,蒼龍會運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對應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這天龍星「得中」又「得正」,故此在這天祭龍,報答龍神的庇佑。端午節的龍舟源起於此,故此端午節亦被稱為龍舟節、龍日節。
4. 端午節習俗活動
一講到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活動,自動浮現在你腦海中的一定是龍舟和傳統端午節食物粽子。不過,端午節習俗、活動並不只有以上這些!
4.1 扒龍舟
從之前提及的端午節故事中,有講到端午祭龍神,而基於這一點所產生的端午習俗就是扒龍舟。端午節扒龍舟一般都會有拜祭、祭祀的成分(划龍舟比賽除外),會進行請神、祭神、游龍舟、還神等的步驟。整個儀式在於祛除災厄,平息邪崇,另有祈求未來風調雨順、平平安安之意。
4.2 端午節食粽
端午節粽子和屈原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在這裡就不再贅述。題外話,早期的端午粽子是用竹筒製作,直至後期才被粽葉逐步取代。
4.3 天中五瑞
作為惡月惡日,除了一般的端午祭祀之外,風俗上每家每戶都應該要在門口懸掛天中五瑞辟邪及驅趕瘟疫。天中五瑞指的是:菖蒲、石榴花、蒜、龍船花、艾草。這五種植物都均有驅蟲的功用,且帶有濃烈、清新的氣味,在潮濕炎熱的仲夏,可以起到清新空氣、消除病菌的作用。
4.4 菖蒲午時水入浴
相傳在端午當天用午時水配以菖蒲入浴,可以淨化身體、祛除邪氣。而菖蒲節這個名字,就是來源於這個端午習俗。
4.5 端午香包
為了祛除瘟疫和邪氣,在端午節當天會戴香包,香囊中一般為帶有濃烈氣味、驅蟲的香料,例如丁香、雄黃、白芷、艾草。
4.6 午時立蛋
另一個有趣的端午節活動便是午時立蛋,據說端午節正午午時會比平時更加容易把雞蛋立起來。如果成功午時立蛋的話,會為自己帶來好運。
5. 端午節禁忌
實際上,關於端午節禁忌,並沒有這麼一說,因為節日本身並不是屬於喜慶類別,更大的意義在於祛除瘟疫和邪氣。不過非要說的端午節禁忌就是不要在當天游水。根據部分地方傳統,在端午節當天,溺死鬼最為兇猛,如果在這天游泳,很容易就會被找去做替身。部分地區會用粽子投入水中,避免溺死鬼捉活人做替身。
讀罷一文,不知道對於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由來、端午故事、端午節活動、端午節禁忌等是不是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