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讀書生涯中,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古賢雅士的思想,例如烏托邦、形上學、君主論等。或許你不以為意,但是這些哲學思想和理論卻在無形中塑造了我們的思想、社會形態、政治博弈……這麼說來,是不是覺得哲學有著重要的存在價值?如果你對哲學有興趣,想要學習哲學,你又知不知道其實哲學學甚麼?哲學系究竟在幹什麼?
目錄
1. 哲學的學院化及專業化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哲學只是一種思考的方法、探索、學說,這樣的一種學問能夠成為一個學科,一個能在教育院校中上課的學科,大感不解。先不論哲學究竟是甚麼,亦不論哲學的歷史,其實哲學的學院化早在康德哲學已經開始,之後更納入大學,成為大學的哲學(Philosophies of Universities),並非新鮮之事。
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哲學只是一種思考的學問,但實際上伴隨著哲學的學院化,緊接而來的就是制度化和詳細的學術分工。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哲學免不了會成為一種專業,也就是說進化成一種專業的技能。
在當今學院化的哲學,已經不再是學習哲學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學說和思想。而是有著更加具體的實際應用和價值,例如社會哲學、政治哲學、經濟哲學。這些在專上學院中提供的院校培訓,令學生能夠擁有思考、判斷、辯論的知識基礎拆解現實社會或生活中的現象。
2. 哲學學甚麼
對於哲學新人,最為基礎的就是學習哲學概論。缺乏哲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根本無從延續對於重要的哲學思想的討論和研究。除了哲學概論之外,哲學還需要學習邏輯或理則學。為什麼要學邏輯或理則學?要記住哲學是一門探索智慧的學問,學習傳統邏輯或數理邏輯是在訓練自己建立嚴密的推理以及語言使用的嚴格程度。更進一步,你還需要學習哲學史,包含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和印度哲學史,以便對三大傳統的哲學發展了然於心,知道有哪些重要的哲學派別、哲學家、學說、概念以及它們的歷史發展。
當以上的各項你都已經進行徹底學習之後,你就可以學習哲學下不同系統的科目,例如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語言哲學、美學、藝術哲學、社會哲學、政治哲學等。
哲學作為一門專業的學術、學問,在學習哲學時,有著大量必須要熟知的歷史和系統科目,例如哲學家、學派、概念、術語,並非大家口中所講「諗嘢」。
3. 哲學思維的培養
歸根究底,哲學的核心在於進行哲學思索(Philosophizing)。學習哲學中的硬知識,是為了給哲學思索提供養分、素材,確保我們擁有踏實的基礎推進思考。如果一昧沉浸於學習哲學硬知識,而缺乏進行哲學思索,學習哲學便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因襲,學習哲學時,除了硬知識的學習之外,還必須要進行哲學思維的培養。
那麼究竟甚麼是哲學思維呢?簡單來說,在進行哲學思索的時候,應該要做到撇除外在和主動干擾,認清事物的本質、原本的樣貌。這樣才能確保我們是在整體地、全面地探索事物的本質。這麼說當然很虛無縹緲,因此才需要設立哲學,培養及教育哲學新人,學習哲學思索的方法,了解背後完整的架構。
比起大部分的學術、學科,你可以說哲學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科,雖然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哲學是很抽象的事情,但希望通過上述的講解,能夠讓你更加清楚哲學學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