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r’s Edge】《河畔的惡意》影評:生存的意義

未知死焉知生

電影《河畔的惡意》改編自岡崎京子的代表作漫畫作品,描述了在日本泡沫經濟年代下,6位青少年在這絕望的社會氛圍中掙扎成長的故事。角色彼此間的恐懼、空虛、絕望、無助、虛偽相互糾纏,最終編織成無法逃脫的悲劇。Artlife邀請到影評人電影俠為你評價《河畔的惡意》,深度剖析電影劇情認識背後探討的思想價值。

1. 《河畔的惡意》影評

1.1 鏡頭比例的用意

本身並沒有看過漫畫版,不過導演選擇使用4:3鏡頭,目的是進一步還原漫畫感。同時電影中無劇本的人物訪談,突然讓我想起本屆開幕電影《小美》,有些異曲同工的感覺。

1.2 探討活著的意義

故事被放在1993年的時空,尚未出現的阪神大地震 ,以及之後的奧姆真理教地鐵毒氣事件,並沒有跨越時空提早警醒這些不知為何而活的人們。1993年的女主角若草大喊著「我想活」,與2018年《少女邂逅》的女主角大叫「我想活」是接近一樣的聲音,放空一切,讓自己透明,甚至扮作無視一切,感覺不到一切,都是缺乏理由卻繼續活著的迷茫。直到失去了一些什麼,與自己無關卻又切身相關的人們的消失,才發現需要正視自己該如何活著,如何有感覺地活著的這個主題。

1.3 人生是否有出路

山田一郎被霸凌卻似乎沒有實際感覺,無名屍以及暗戀的學長是讓他繼續生活的理由,哪怕這樣的生存要出賣自己的肉體。直到若草出現,他似乎才找到了溝通的寄託。而跟他一樣缺乏生存溫度的名模學妹吉川,因壓力過大而有暴食症,同時也過著雙面人生活。若草的男友觀音崎搭上她的好友,而這個女生卻還有賣淫、家庭問題。愛戀著山田的田島不知道山田是男同志,視若草為眼中釘,最後成為無可挽回的悲劇。

整個故事的每個人物都處於無法正常生存的邊緣,最後只能在死亡與性中間尋找自己的存在。超過20年過去的現代,似乎在不同作品裡,這些災難性的人生狀態,並沒有好轉,只有越演越烈。觀眾能在這些作品中體會出人生其他的道路?還是只會更強化了黑暗的人生觀?恐怕誰也說不準吧。

2. 《河畔的惡意》電影資訊

河畔的惡意

故事介紹

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岡崎京子筆下的同名漫畫,故事講述了若草因幫助被自己男朋友所欺凌的同年級同學山田,而在河畔發現了一具屍體。隨後,若草通過山田認識了擔當名模的學妹吉川,三人彼此分享著河畔屍體的秘密。徘徊在河畔的,有暴食的嫩模、賣淫的同志、狂躁的憤青、墮落的性伴,段段錯綜複雜又扭曲的關係令一切越發混亂,最終竟演變成新屍體的出現。

電影名稱香港:河畔的惡意
台灣:我很好
中國:河畔
英文:River’s Edge
日文:リバース·エッジ
上映日期日本 2018年2月16日
電影類型劇情
電影片長118分鐘
電影產地日本
語言日語
導演行定勳
主演二階堂富美
吉澤亮
上杉柊平
SUMIRE
土居志央梨
森川葵
安藤輪子
富山惠理子
松永拓野
西田尚美
製片商The Fool
Kino Films
發行商Kino Films
木下集團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