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薩滿》(The Medium)影評中,電影俠為我們梳理了Mink中邪的情節,釐清了中邪的原因及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讓我們看到了命運當中的交互作用。關於電影中最後的驅邪儀式,坊間有著許多不同的解讀,今天我們將會仔細分析這部分的情節,剖析背後隱藏的意義。
目錄
最後驅邪之失敗
在《薩滿》(The Medium)中,最後驅邪失敗,並且引發全家斃命,參與這件事的法師、徒弟,以及攝影師都被牽連在內,其實是可以估計的。在解讀這部分的情節時,不妨帶著以下問題進行分析:
- 巴揚神是否存在?
- 是否真的曾經附身於Nim?
- Nim為何會死?
- 最後附身於Noi的又是否是巴揚神?
- 而Noi為何要倒插香引起更多人中邪?
- 巴揚神是不是邪神?
- 為何Noi最後還是死於非命(被惡靈附體的Mink活活燒死)?
- 為甚麼無人得到救贖?
當然第一件事,編劇跟導演才是電影的神,他們要這樣安排,於是大家看到的就變成這個結果。雖然這是開玩笑的說法,但是的確可以從中看出編劇羅泓軫對於信仰本身的一些看法。
1. 禍因小信的人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Noi的身上。用聖經的講法,Noi本身就是一個「小信的人」。她可以隨時因為個人的私利、個人的想法,而背棄或是投向某個信仰。
- 她不想成為巴揚神的薩滿,就用計欺騙巴揚神,然後投向了天主教的上帝
- 女兒Mink出現問題,她又放棄了天主教隨便找巫師幫女兒進行降神儀式
- 直到女兒確認中邪(攻擊了Noi)並且失蹤,她又去祈求巴揚神的原諒,決定要進行驅邪儀式
- 她向Nim質疑當時自己只是生病,沒有真的感受過巴揚神,再質疑Nim是否真的見過巴揚神
如何確認巴揚神存在,從而動搖了Nim的信仰基礎,這個動搖也極有可能最後導致了Nim的死亡。Noi本身對於任何信仰都沒有實際的信任及肯定,只有當下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投身信仰的懷抱,於是信仰之力在她身上就算有一時的體現,最後必然也不會長久,並且害死所有人的主因正是Noi對信仰的不堅定。
2. 巴揚神與薩滿的關係
巴揚神在故事中當然是實際存在的,雖然不知道來歷以及過往,但是在過去一段長的時間內巴揚神的確保佑了當地的平安及豐收,而巴揚神衰弱的原因除了信仰者大幅減少(既有天主教基督教,也有各種打著宗教幌子斂財的小丑,巫師Santi為了吃飯養徒弟也混跡其中),在Mink的夢中,巴揚神本來就已經不夠打而被肥大穿著紅褲子手持長刀的惡鬼斬首,具象化到現實便是Nim見到的巴揚神像被斬首的狀態。這也使巴揚神的力量進一步被縮減。
之前提過Nim本身就是李代桃僵之下,巴揚神沒有選擇之下選定的薩滿繼任人,當然本身跟神靈相容的契合度較低,依靠的更多是Nim自己的信念去做為與巴揚神之間溝通的橋樑。當這個信任基礎動搖了,Nim自然就無法得到更好的保護,最後導致Nim在睡夢中過世。
而祭壇一片混亂甚至生出蛆蟲的狀態,這同時也等於斬斷了巴揚神在人間的左膀右臂,讓巴揚神有力量都無從施展。當然這裡也隱藏了一個更恐怖的可能性,就是當巴揚神的力量開始衰弱,要把流失的力量收回來,其中最容易收回來的力量便是從僮身薩滿的身上收回。
而根據片頭訪談暗示退任的薩滿都不久於人世,這也可能變成Nim猝死的原因。畢竟人侍奉神靈,求神保佑眷顧,本身就不是對等的身份,神靈既然可以賜予你,便也可以收回,這個在韓劇「謗法」裡就有更多細緻篇幅的說明。

3. 人與神的關係
驅邪過程開始,本身就是再次使用李代桃僵之術,讓惡鬼相信被符布封住頭的Noi是女兒Mink,而Mink則被封印在家中斷絕其被外感知的氣息,這點應該很容易明白。但是Mink的肉身通過聲音欺騙舅母打開了房門封印,舅母及小姪子還有留守的攝影師被Mink屠殺,也就是前半段的封印並沒有了任何意義。接著巫師自殺,一半以上的巫師徒弟也都中邪。這個時候來了第二階段的高潮,Noi突然聲稱自己感受到巴揚神,並且要主持第二階段的封印驅邪儀式。
在這點上很多人有不同看法,有的說巴揚神是邪神,有的說巴揚神本來就未曾來過,也可能巴揚神不夠惡靈強所以失敗。這裡我個人的看法是,人所求神靈之事,與神靈回應你的方式,可能跟人想像中的結果及方式極為不同。我一直強調編劇羅泓軫對於信仰的探討及看法依然受到較多基督教天主教設定的影響。
聖經中的約伯記,上帝與魔鬼打賭,只要不傷害約伯的性命,允許魔鬼對約伯做出任何事。於是約伯妻離子散,家道衰落,甚至身患惡疾。但因為他依然堅信上帝並且維護上帝,上帝最後贏了魔鬼,證明了有人會堅信祂,之後便賜給了約伯新的田產,新的妻兒。
從第一次我看聖經,其中令我最心寒的一段莫過於此,原來信仰之下,新的妻兒可以取代舊的,這便算是補償。此外出埃及記內辛苦一生的摩西,因為讓磐石生出水這件事上沒有歸功於耶和華,沒有使民眾尊耶和華為聖,他便失去了入應許之地迦南的資格,到了死前也只是有的看,沒有機會進去。
也就是宗教、信仰、神靈,本身可能根本是殘忍的,所謂的仁慈,慈悲,本身是人虛妄的盼望,從來不是神靈應許的。就算在電影世界的設定裡,從《驅魔人》中的老神父不敵惡靈而死,到年輕神父要捨身同歸於盡,到後來阿諾的《魔鬼末日》也一樣採取了與魔鬼同歸於盡的打法,為上帝而死,但是採用了自殺的方式,能上天堂嗎?
4. 聖經故事的影子
回到《薩滿》最後的決戰,我個人覺得巴揚神回應了Noi的請求,並且最後附身在Noi身上,所以她突然間懂得了儀式、經咒。但是巴揚神本身已經被削弱了許多,Noi的身體也因為代替女兒進行驅邪儀式而受到嚴重損害。就算Noi本身曾是一個較好的僮身選擇,但是改信天主教又叛出,又身染殺戮之因果,再被驅邪儀式弄成半殘,整體狀態都降到最低,巴揚神不可能通過這個身軀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那唯一的方式便是嘗試削弱對手,對手本身就是一群惡靈的集合體,越多合體就越強,相反如果分而擊之,可能還有獲勝的可能性。於是Noi召集了剩下的眾人,包括自己的哥哥,一起參與了最後的儀式。先讓每個人點香求事,倒插香便是將所行的封印之事反過來,藉香支上所附的人之念人之息,趕鬼入人群。
是不是很熟悉?聖經記載的耶穌施神蹟趕鬼入豬群,豬群跳懸崖而死,都是為了救鬼附身的那一個人。你可能會說,這是人群又不是豬群,同樣的,巴揚神也不是耶穌,而且在現場的除了Noi是暫時的巴揚神信徒,其他的人全部信奉的都不是巴揚神,我只需回應我的信徒所求之事,而其他生靈又與我何干,於是趕鬼入人群與趕鬼入豬群的目標手段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