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倉百人一首》中第二首和歌,持統天皇通過優雅的文字為你描述了香久山季節更迭之景——在那晚春初夏的時分,香久山上曬起了件件白衣,那點點白光遠看就像是一朵朵盛開的潔白水晶花。
目錄
1. 和歌日文原文
春過ぎて 夏来にけらし
白妙の衣ほすてふ 天の香久山
2. 和歌中文翻譯
版本一
春盡夏已到,翠徹香久山。
滿眼白光輝,聞說曬衣衫。
版本二
不覺春已過,薰風裊裊漫步還,翠籠香具山。
往歲白衣一片片,今年又誰曬衣衫?
3. 譯文解釋
晚春即將過去,夏天仿佛已經悄然而至。只要到了夏天,在那天之香具山的山上,就可以看到帶有光澤的純白衣衫被曬了起來。
4. 和歌鑒賞
和歌中的「枕詞」會放在特定的詞語之前,用以修飾和調整語調,通常為五音。「白妙の」是萬葉時代的枕詞,後面通常會接上衣、袖、袂、雪、雲、波等詞。在劉德潤《小倉百人一首》中記載:「《萬葉集》中常用的枕詞有20多個,使用次數最多的前三位是『あしひきの』或『あしびきの』(使用111次,常與『山』連用)、『ぬばたまの』(使用80次、常與『黑』或『夜』連用)、『しろたへの』(使用61次)。」
和歌中的「天の香久山」就是天香具山,現多稱為香具山,位於橿原市的大和平原,海拔152米。它和畝傍山(海拔198米)、耳成山(海拔139米)被稱為「大和三山」,在2005年評定為國家名勝。在《萬葉集》,大和三山經常出現,是古人喜好的創作題材。在元明天皇時期出版的《風土記》中記載,香具山是從天而降,故此才被稱為「天の香久山」(天香具山),亦因此在大和三山中是最為神聖的山。在日本的古代傳說中,甘壽明神會在春夏交接之際,用香具山的神水浸濕白布衣衫並且曬乾,以此辨明人心的真偽。
直觀上地看這首和歌,是一首注重寫實的作品,描繪了春夏交替的香具山之景,感受到季節變遷的細緻變化。不過坊間則有另外一種解讀,如果把「白妙の衣」理解成喪服的話,這首和歌則有可能是持統天皇在悼念死去的皇子。
如果你有留意《小倉百人一首》的和歌順序,你就會發現第一首是天智天皇,而第二首是持统天皇。對日本天皇有基本認識的你不難察覺,天智天皇和持統天皇是父女關係。《小倉百人一首》編者藤原定家將父女的作品放在卷首,使兩首和歌產生出父女二重唱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