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流傳】記載歷史的方式:文獻、實物資料、口述資料

歷史是如何流傳下來的?

歷史就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過去了的事情當然不可能重演。但是,正如我們已經知道的,人們可以通過存留下來或考古發掘出來的各種資料來努力重現歷史,這些資料是我們發現歷史、了解過去的重要依據。那麼,我們可以利用哪些資料呢?

1. 文獻資料

文字和書籍出現以後,人們就可以把自己的活動記錄下來,將自己的思想傳播開去。這些記錄留存到後世,就成為人們了解當時情況的重要資料。

在中國,歷代都有官方編修的史書,也有私人編著的史書,史書就成為人們了解歷史的最重要文獻。當然,最早的文獻資料還不是史書。在商代,有一些被稱做「史」的官,將一些事件占卜的時間、結果刻寫在龜甲、獸骨上,並保存起來,這是中國相當古老的文字記載。考古學家陸續發現了戰國、秦朝、漢朝和三國時期的大量竹木簡,這些竹木簡上的文字為人們深入、全面地認識歷史提供了更多的文獻資料。

此外,文獻資料還包括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資料。

過去,只有史官和少數文人學者撰寫歷史,如今,普通人也可以參與書寫歷史。有些人撰寫自傳,實際上就是在與個人的歷史;有些人對自己的家庭、家族感興趣,就可以撰寫家庭史、家族史。如果我們想了解身邊生活的來龍去脈,就可以去調查、研究,撰寫校史、社區史、村落史,甚至是一件老家具的歷史。

為了讓你更加清楚文獻資料的重要性,我們以鴻門宴為例,認識一下這個典故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吧。秦朝滅亡後,由劉邦、項羽分別領導的兩支反秦主要力量即將爭奪天下。項羽的謀士知道沛公劉邦雄才大略,項羽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並在席前將他刺殺。在宴會間,項羽的部將項莊借舞劍表演之機,逼近劉邦,卻被別人擋住。而項羽一直猶豫不決,沒有發出殺掉劉邦的暗號,劉邦就藉口上廁所逃脫了險境。史學家司馬遷把這件事記載到《史記》中,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就這樣被記錄下來,並形成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

歷史文獻

2. 實物資料

1954年,埃及考古學家馬拉克在胡夫金字塔下的地洞裡,發現了長44米的法老胡夫出殘船,引發了他的感嘆。無論金字塔還是出殘船,都是古代的歷史見證。像這種過去的人們遺留下來的實物,人們通常稱之為文物。

文字和書籍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歷中,但是對於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我們只能依靠遺留下來的文物來了解遙遠的過去。文物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還能幫助我們破譯古老的文字,再現歷史。

文物對於人來了解、認識歷史十分重要,但要發現古老的文物,還需要考古學家的幫助。他們不僅要長年對歷史遺址進行地下發掘,有時還要進行水下考古,尋找古代的沉船或沉入水下的遺址。

當然,文物並不都是那麼古老。誕生於1946年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相對於今天的電腦,也可以稱得上是文物了。在你的身邊就有許多實物,只要你細心觀察,善於發現,就可以探尋到過去的踪跡,進而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

歷史遺跡

3. 口述資料

文獻和文物都是歷史證據,但可能很多人不會想到,人們口傳的東西也是重要的歷史資料。比如在中國,有一些少數民族既沒有文字,文物古蹟也不太豐富,我們要想了解他們的過去,就必須藉助當地人們的口述資料。實際上,口述資料也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

比如,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許多地方都有「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傳說山西省洪洞縣有棵大槐樹,官府曾把人們騙到那裡,然後又強迫他們遷到其他地方居住。所以,許多地方的人都說自己是大槐樹那個地方的子孫。

這個口頭傳說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呢?據歷史學家研究,明初戰亂,許多地方人煙稀少,政府確實強製件築地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移民。所以,這些傳說雖有虛構的成分相時社會的一些情況,表達了人們被迫離開故鄉的痛苦,以及他們對想像中的家鄉的思念。

傳說中有關於人物、事件的,也有關於風俗的,大多是人們長時間口耳相傳的產物。它們雖然並不等於歷史,卻能告訴我們老百姓是怎樣看待歷史的,而且,它們還是對歷史文獻的一種補充,有了它們,人們就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歷史。

口述資料中除了傳說外,還有口述歷史。現在人們還經常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然後把這些東西記下來,這些記載大多是真實的,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美國曾經做過一項口述歷史的調查,題目是「你在戰爭中做了什麼?」專門採訪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普通人和士兵,記錄他們的感受,了解大戰對每個人生活的影響。於是,不同階層、不同膚色的人們的經歷,共同構成了大戰時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