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譯文及注釋】盧摯:沉醉東風·秋景

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裡

盧摯筆下的《沉醉東風·秋景》寫於在湖南憲使任上,時間大約在大德年間(1297-1307)。跟隨著盧摯的文字,令你進入他眼中那個秋日黃昏至深夜的所行所見。沒有深刻的抒情,有的只是舒爽、清新的感覺,以及關於秋日的美好。

1. 元曲原文

《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元朝)

掛絕壁松枝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裡。

2. 注釋

  1. 沉醉東風:詞牌名
  2. 絕壁:陡峭的山壁
  3. 殘霞:落霞,即傍晚的彩霞
  4. 鶩:一種生長在水邊的野鴨
  5. 落殘霞孤鶩齊飛:傍晚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
  6. 瀟湘:湘江的別稱,後以代湖南
  7. 瀟湘畫:宋人宋迪有一組八幅山水畫,名為《瀟湘八景圖》
  8. 瀟湘畫裡:這裡是指瀟湘兩岸風景如畫

3. 譯文

松枝倒掛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即將消失的晚霞和孤單的野鴨比翼雙飛。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河水,流淌在四周都是山巒的大地上。散漫的西風給整個天際增加著秋天的氣氛。深夜裡,月影下的小帆船,帶我進入如畫的湘江上。

4. 賞析元曲

這首寫湘江秋景的小令,別具風致。在《沉醉東風·秋景》的第一句「掛絕壁松枝倒倚」首寫險峻陡峭之景,然後在第二句「落殘霞孤鶩齊飛」描寫傍晚時分明麗的景物,這種極具反差的景色營造出先聲奪人的效果,把人的注意力牢牢捉緊。「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兩句則是明確定位此時此刻的地點空間,為隨後的寫景「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裡」立下基礎,營造出作者行船瀟江上隨時空的推移而風景產生變化,富有動感而非靜態描寫。

這首園區前五句描寫清秋景色,動靜結合,詩情畫意;後二句寫明月初升後的感受,滿載愜意,雲水山月盡收眼底。景象遼闊淡遠,情致清新恬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