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亦是當今世界極為複雜的現象,更是各國政府及學者關注的課題。在潛移默化之中,全球化現象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在衣食住行各個範疇都也可以體現全球化的影響,例如荷里活電影、潮流時尚、全球暖化、環球貿易等。在默默被全球化影響的同時,我們亦在不自覺中推動全球化的發展。為了讓通識DSE考生更好地了解全球化現象,我們今天就來探討有關於全球化的定義,從狹義及廣義兩個層面入手!
目錄
1. 全球化特徵
- 作為全球化現象的最顯著特徵,就是突破地域限制,人和事都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 無論發生甚麼事情,即便是發生在世界的另一端,都可以即時獲得相關資訊及消息,並且作出回應,令人和事能以全球為基礎來進行和存在
- 伴隨著世界一體性的提高,我們接觸的人、事、組織、活動越趨「全球化」,不再單單局限於生活的地域之中,地域外的人、事、物會影響本地,而本地的人、事、物亦會影響地域之外
- 全球化是在不斷推進的進程,一切的人、事、物都變得「全球化」,雖然我們不自覺主動推動了全球化,但全球化的人和事自然會把你牽涉其中
2. 了解全球化定義
作為通識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要清楚地掌握全球化概念,就要從狹義及廣義兩個層面了解全球化定義。兩者側重的層面及重點各有不同,亦因此對如何了解全球化定義產生不同的見解。
狹義全球化 | 廣義全球化 |
---|---|
著重研究科技進步與經濟活動的變化 | 除了科技及經濟之外,延伸至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面 |
2.1 狹義全球化是甚麼
狹義的全球化集中看科技進步與經濟活動的變化,在早期討論全球化現象時,大部分的學者學說都是集中討論狹義全球化。雖然這類討論不夠全面,但是卻產生了一部分形象生動的用詞,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引用,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全球化的概念。
- 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在60年代初,M. McLuhan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主要是探討傳播媒介的發達,令地球上不同地方都可以獲得同等的資訊,促進不同地方融合,令地球變得好像一條村落般緊密。此概念可以說得上是「全球化」論述的先驅。 - 市場的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Market)
T. Levitt在1983年於Harvard Business Review撰文,預言傳播媒介的力量將會大大增強,將令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接收到相同的資訊,令全球的品味和需求趨向單一化,造就一個統一的全球消費市場。 - 無國界的世界 (The Borderless World)
大前研一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中,分析跨國企業帶動的跨境經濟活動,將會超越地球上國與國之間的界限,令世界成為一個無國界的世界。
狹義全球化的不足之處
以上所謂的「狹義全球化」,基本上仍然是不少人心目中歸於全球化的定義。不過,隨近年愈來愈多學者對全球化作出深入的研究,便逐漸發現這種定義的局限性以及不足之處:
- 誇大了「全球化」現象中經濟主導的因素
- 太強調近年的變化,視全球化為自然而然、不可逆轉,忽視了全球化的歷史和制度基礎
- 忽視了不同國家、群體、組織之間權力不平等對全球化的發展速度和方向的影響
2.2 廣義全球化是甚麼
廣義的全球化引伸至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面,不只單單局限於經濟以及科技層面。以廣義全球化的定義來說,這種跨越國界、地域的社會交流一早存在,並非只是今年得現象。只是近幾十年來,全球化現象越發明顯罷了。
關於全球化的起點,學術界還未有一個共識,有關的研究和討論還在繼續當中。不過社會上,普遍認同全球化一早存在,並非近幾十年的事,而是有更長的歷史。
3. 總結關於全球化定義
從廣義以及狹義兩個層面了解全球化定義後,我們一起總結一下有關於全球化的定義:
- 全球化的概念自70年代開始被採用,它的含義遠超過國際間的往來。其實,透過經商、戰爭、殖民地等,國際性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早已存在。
- 我們每天的生活幾乎離不開全球化,MSN、麥當勞、菲傭、荷里活電影、上英文課、國際新聞、全球暖化的問題等,都是全球化圍繞著我們生活的例子
- 我們不是被動的生活在全球化之下,也主動地參與在其中,例如:利用互聯網通訊、購買跨國企業的商品、製造溫室氣體等
- 全球化使我們對遠方發生的事不能獨善其身,例如:全球的暖化;恐怖襲擊;歐美經濟氣候;
- 推動全球化的因素也與足球相似,主要圍繞制度、經濟、科技、文化及政治等方面,而且這些因素也是相互影響的;
- 推動全球化的因素只是認識全球化的起點,其中的權力關係,以及各因素間的重要性,需要再作深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