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張弘範的《喜春來》,伯顏筆下的《喜春來》更加直接坦蕩蕩地表達內心「得意」之情,但從文字就已經能想象到伯顏那意氣風發的樣子,極為生動!雖然在部分人的眼裡,這或許顯得過於自滿,但要記住他們都是有才之士,並且成就一番功名,是有足夠的底氣如此自誇!
元好問筆下的《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為一首組曲,共由兩首元曲組成,分別是《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和《人月圓·玄都觀裏桃千樹》。這首元曲創作於元好問移居東園的時期,他對元朝統治者採取不合作態度,獨善其身,潛心於中原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和文物掌故的編纂,最終完成《中州集》。
元好問筆下共有四首《喜春來》,全部都是描寫春天和煦的景色,各具特色各顯風緻。《喜春來·春宴》是當中的第二首,通過描寫殘梅、新柳、春風、桃杏,完美生動地展現出初春充滿希望的景象,令人宛如身臨其境,感受到春日的溫馨。
元好問筆下的元曲《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分為上下兩篇,上片描述景色為主,景色層次分明,有高有低,有遠有近,有動有靜,視覺和聽覺的生動描述令你宛如身臨其境。而下片則是抒發作者心中的情感為主,雖然在文字上看起來表達的盡是對於人生、功名利祿的曠達,但實際上卻難以掩飾對於現實的不滿,以及作為金朝遺民對於過往的懷念追憶。
此作作為劉秉忠元曲組曲「乾荷葉」的第一首,全文皆是描述秋日的蕭瑟之景。當中描述夜降大霜一景,將這份秋日的蕭瑟推向巔峰。荷葉雖然乾枯,但仍然保留著深綠色,但因為這霜雪,使得荷葉滿佈秋日的枯黃,一種寂寥之感幽幽滲出。看著這秋水荷葉之景,令人不禁聯想到人生青春易逝,往往在眨眼的瞬間便無聲凋零,甚是唏噓!
劉秉忠的組曲《乾荷葉》中的第五首離開了對荷葉本身的興歎和描述,直接描寫偏安王朝的建立以及覆滅。從歷史的回顧,逐步進入現實的議論。從山川的依舊寫到人事的變故、民族的興衰以及歷史的變遷。在第五首《乾荷葉》中,我們看到的以及直面的是對歷史的遙祭以及沉思。全曲語言平樸自然,情感平和卻深沉,以物喻事譬理,意象豐富內容充實。
劉秉忠的組曲《乾荷葉》中的第四首,揭示了乾荷葉最後的下場,滿目的淒涼之景。荷葉被秋日的風霜摧殘,肢體被折曲最終沉默在秋水之中,結束了那似水流年的繁華夢。雖然是描繪荷花荷葉,但那剎那的花開花落葉卷葉舒,其實也就是人世的真實寫照,不禁慨歎起那時勢的炎涼、人事的無窮變故。面對那必然的轉變和消逝,在這蒼茫的人世,我們又應該如何自處?
在那個以官為本位、以權為核心的中國古代社會,不知道有多少有志之士因為這樣而不得志。即便你順利踏上仕途,隨後在仕途中的勾結、權斗、利誘,不知道這會令多少人折腰,又有多少人秉持初衷而受到迫害。面對這一切的一切,嚴忠濟在《天淨沙》中奮筆疾書,寫下他對此的深刻體會。
年少得志且意氣風發究竟是怎樣的感覺呢?相信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事業是無數人的所思所想,但登至頂峰之時,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張弘範筆下的《喜春來》或許能讓我們一窺究竟!在寫下這首《喜春來》的時候,可謂他人生最為得意的時候,字裡行間不乏喜悅得志之情。
楊果作為金朝的遺民,在《小桃紅·採蓮女》組曲中的第三首,盡訴哀悼金朝滅亡、吊古傷今的情感。文句中以極其含蓄的形式,在隱蔽自己個人見解的同時,帶動讀者的想象,感受到當中所蘊含的黍離之悲。當中最為精湛的一句便是「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以極富詩詞意境的婉轉形式表達了這份亡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