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DSE考生對於抒情文寫作很是頭痛,不能拿捏借景抒情的精妙。如果你想要好好了解借景抒情手法的精妙,不妨細讀王惲的《小桃紅》!王惲從描寫景色的曼妙,延展到至書法內心對於故土的眷戀,過程渾然天成,毫不突兀,甚至感同身受。
王和卿筆下的《醉中天·詠大蝴蝶》以極其誇張的手法,描寫一隻異常巨大的蝴蝶,其身型大到能夠「彈破莊周夢」,並且在四處尋花覓柳,可謂地道的風流禍種。此元曲的語言精切,以俗化美,給人一種耐人尋味的體驗,令人不斷遐想究竟這只是在寫這隻大蝴蝶,還是在寫那些風流浪子、權勢人士?
盧摯筆下的《沉醉東風·秋景》寫於在湖南憲使任上,時間大約在大德年間(1297-1307)。跟隨著盧摯的文字,令你進入他眼中那個秋日黃昏至深夜的所行所見。沒有深刻的抒情,有的只是舒爽、清新的感覺,以及關於秋日的美好。
元好問筆下的元曲《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分為上下兩篇,上片描述景色為主,景色層次分明,有高有低,有遠有近,有動有靜,視覺和聽覺的生動描述令你宛如身臨其境。而下片則是抒發作者心中的情感為主,雖然在文字上看起來表達的盡是對於人生、功名利祿的曠達,但實際上卻難以掩飾對於現實的不滿,以及作為金朝遺民對於過往的懷念追憶。
劉秉忠的組曲《乾荷葉》中的第四首,揭示了乾荷葉最後的下場,滿目的淒涼之景。荷葉被秋日的風霜摧殘,肢體被折曲最終沉默在秋水之中,結束了那似水流年的繁華夢。雖然是描繪荷花荷葉,但那剎那的花開花落葉卷葉舒,其實也就是人世的真實寫照,不禁慨歎起那時勢的炎涼、人事的無窮變故。面對那必然的轉變和消逝,在這蒼茫的人世,我們又應該如何自處?
在那個以官為本位、以權為核心的中國古代社會,不知道有多少有志之士因為這樣而不得志。即便你順利踏上仕途,隨後在仕途中的勾結、權斗、利誘,不知道這會令多少人折腰,又有多少人秉持初衷而受到迫害。面對這一切的一切,嚴忠濟在《天淨沙》中奮筆疾書,寫下他對此的深刻體會。
盍西村筆下的元曲《小桃紅·江岸水燈》,描述的是在元宵佳節山水燈會上的熱鬧場景。元宵節的山水燈會被描述得生動熱鬧,單從文字都能感受到當時的氣氛極為紅火。燈會上那色彩斑斕的景象,頗為壯觀且引人入勝。整體來說,整個場景有動亦有靜,兩者的特色都得到充分描述,水陸渾然一體,完美帶出江南水鄉中燈會的繁盛之景。
在元成宗大德年間(1297—1307),盧摯曾由集賢學士大中大夫之職調往湖南,出任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使,《節節高·題洞庭鹿角廟壁》應為這一時期寫於岳陽。一如盧摯的風格,《節節高·題洞庭鹿角廟壁》完美做到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令人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盧摯的內心世界。
王和卿的第四首《一半兒·題情》描述的是與情人分別之後,那種急切盼望再次相見的強烈思念情緒。元曲中的女主角因為這份無處排遣的思念之情,而逐漸肌瘦衣寬面容憔悴,終日以淚洗面。作品通過描寫被相思淚沾濕的衣袖,一覽無遺地寫出了相思情深。文字方面雖然樸實無華,但因為這份平實更顯得自然深沉別具境界。
盍西村的這首《小桃紅·客船夜期》同樣是組曲《臨川八景》之一,描寫的是江灣船家的生活環境。元曲中有聲有色,有意有情。開頭兩句直接為你勾勒出江灣那美麗的夜景,緊接著就從風景寫到人,然後在從人寫到事。這個過程流暢自然,散發出一種淡淡的瀟灑氣息。雖然這首元曲表面上一切都顯得正面、歡樂,但實際上當真如此嗎?要明白這首元曲中小百姓的情感,以及真正要反映的社會局勢,還需細細咀嚼、剖析。